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

理财五部曲

(作者:刘创楚,转载自《星岛副刊》)

这是一个演讲,主要的听众是年轻人。理财愈早开始愈好,但迟做仍胜于不做。

人的一生必须做好的大事可能不多于五指,健全的财政是其一。可惜如此重要的事学校却没有课程施教,结果大多数人在理财工作上是浑浑噩噩过日子,能运用知识理财者不多。和身心健康一样,财政健康的要诀是“天天做”,所以理财方法要简单易记,最好不多于五步。

第一步是有财可理。资本主义的残酷现实是愈有钱愈易赚钱,而资本从无到有最为困难。这一步不咬实牙龈冲过,其他别谈。方法是“夹硬来”,在第一次出粮时先把一成存定期,“郁不得其正”,其余的将就使。如此类推,不必两三年便有“第一桶金”。这是可怜兮兮的“小”桶,但不理多少,有资本便有财富。

第二步是最漫长一步,长达一生:这是维持财富的一步,方法有二:一是预算;二是投资。预算令人“持续储蓄”;投资是钱揾钱。前者是苦事,后者是乐事。幸好先苦后甜,然而苦短甘长。大致言一个人只须储蓄十年,以后再无钱烦了。

第三步叫创富,是关键所在,但学问不深,只要有纪律做好二件事:一是时间;二是复利。时间够长,复利够高,可创奇迹。时间够长还可减风险,因市场本质是周期性,短期(数天至数月)大起大跌;长期(数年致十年)则风平浪静。

第四步也是终身事业,叫保护财富,方法是“勿输大钱”。任何投资都勿用大注、勿贪快,只要本着“慢富但必富”精神,财富得到保护。

最后一步最易, 即享受财富,享受财政独立带来的自由和尊严。使钱还要学的话,那已进入生命学问另一领域了。

资产配置:简易理财方法 刘创楚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介绍这理论知识。在第二部分,我们要应用到香港,提出一个简易方法,让最多数的人,包括理财初哥在内,亦可立即付之实践。

  李嘉诚说:「理财者必须了解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炸力。」(李先生受内地《中国商界》访问,强调人无可能通过理财而快速致富。)怪不得他成为首富,深明理财是人生长途赛,以及长途赛有长途赛的跑法。而这也是本文要致力的问题:理财此一人生长途赛该有怎样的跑法?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时至今日,我们已有理财的科学知识,所以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介绍这理论知识。在第二部分,我们要应用到香港,提出一个简易方法,让最多数的人,包括理财初哥在内,亦可立即付之实践。时间是理财者的最重要朋友,所以愈早开始愈好。最佳理论有二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简单易行。

理财科学的发展

  1929年秋,考利斯(Alfred Cowles Ⅲ)有一个严重问题,和许多美国人一样,股灾令其财富迅速蒸发。不同的是,考利斯管理的并不是普通财富,他是《芝加哥论坛报》的继承人,管理家族巨大财产。他的问题是:如何理财,才能承受得起这场令美股市值瞬间消失逾九成的股灾?理财者怎样才能找到长治久安的科学方法?为此,他成立一个基金,发起了美国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联同一班名经济学家,包括现代证券分析之父格拉咸(Ben Graham),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理财学问。

  1952年,二十五岁的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麦考维兹写了一篇十四页长的论文为理财科学带来突破(Harry Markowitz, " Portflio Selection", in Journal of Finance)。论文指出,长治久安的方法是管理风险。风险不但不可回避,而且投资者应视风险为好事,因它是高回报率所依赖。能够估计的风险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散,建立组合,令组合风险低于各项投资的风险总和的同时,又提高组合的总回报。到1959年麦氏将论文扩大以同名的书出版时,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理论成形了。

  1968年,布尔臣等发表了第一份实证研究结果(G. Brinson等,《组合表现的决定因素》〔Fiancial Analysts Journal〕),报告他们分析九十一家退休金于1973至1985年间的投资表现,发现决定回报的最大因素是资产配置,达91.5%,其它选股及时机不足9%。结论是资产配置是成功理财的关键。

  此论文引起财务学一场大辩论。2001年,叶柏逊等在同一学刊发表一个更大实证研究的结果(Roger Ibbotson等,Does Asset Allocation Policy Explain 40, 90, or 100 Percent of Performance),证实超过九成回报正确。至此,不但机构投资者视资产配置为主要工作,个人理财也以它当作争取得成功的方法。

  资产配置为什么是灵丹妙药呢?正如麦考维兹在论文中指出,好的配置能在减少组合风险的同时,提升组合回报。建立及管理这样一个好配置的方法有二: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和再平衡(rebalancing)。

  麦氏的灵感来自传统智能:分散财产是保富的好方法。中国人有「财产三分法」(不动产、生意或股票,以及现金),阿拉伯人及欧洲人则有「财产四分法」(加上债券),其逻辑是每种资产均各有开花结果的时候,最理想是任何一刻均有两三种在赚,一种在蚀。

  麦氏的贡献在于科学配置法:对诸种资产的历史风险及回报做相关分析。目标是找到表现不同的资产来建造组合。最基本的分析是两种资产(例如美国股票和美国债券)的历史相关,此相关用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表达:系数介乎+1.0至+0.3可视为正相关;+0.3至-0.3为不相关;-0.3至-1.0为负相关。好的配置是负相关及不相关。

  用相关分析来建立组合有两点要注意。理想言,组合内的资产最好是完全负相关,如本栏用过的小岛上雨遮厂和度假酒店为例。事实是这些资产少之又少。在热门资产中,甚至不相关的也不易找。所以,如能找到低度正相关的资产来建组合,已能减风险增回报了。理财的大敌是追求完美。要知理财活动是马拉松,是走万千步的路,每一步少些少风险加些少回报,总成绩就极可观了。

  另一个注意是相关分析用历史数据,但于未来的日子中,负相关可变正相关,而且有时变得很快。例如下面用于简易模式中的领汇,上市至今和中港股市呈负相关,但若股价再升一倍便不保证了。

  再平衡管理组合的方法,以基本型一半股一半债而言,股可升至组合的七成,债降至三成。再平衡是沽股买债至一半一半。这也是有纪律的执行,「高沽低吸」方法。此法可分二方式执行:一是按此比例,例如至七三开便坚决再平衡。另一按年做。前者于个人理财太麻烦,我建议按年再平衡。

简易资产配置法

  个人理财有几个原则要常谨记。一是和时间做朋友。三十岁以前开始比四十岁后开始不知要容易几多倍。二是节约是件苦事,如有方法令节约到的小钱进行钱生钱的活动,节约动机可以增加。所以资产配置以简单易行,尤其可投资小钱为佳。三是投资成本要低,其重要性并不低于资产配置。现本港流行的投资产品都有很高的成本,须敬谢不敏。

  我下面建立的组合是为了照顾上述原则而做的。这组合两大类资产是股票和收息工具,前者由盈富基金和A50基金各半建成;后者因应港币债券或存款证几乎零息的困局,用澳元定期存款和人民币债券暂代现金,然后与领汇一半一半。两大类(股票加收息)各半角成资产配置组合,目标是保值之余,仍追求有所增长。

  组合的一半收息工具暂用澳元、人民币、领汇是基于现实理由。不用债券是因为本港零售债券最低消费港元是五十万,美元是十万,不合理财初哥。而且券息正处历史低水平。其次,三者的历史相关分析和中港股票呈负相关或不相关,估计收息工具的年均回报可达六厘。

  中港股票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这是组合增长希望之所寄。用盈富及A50是投资中港的股市最平的手段。盈富基本上没有使费,而A50每手基金使费低于一巴仙,几乎是另一A股基金的一半。不要看少一巴仙的使费,我们预期股票的年均回报为十厘,一厘使费是回报的一成了。总回报平均起来是八厘,应可跑赢通胀,尚有年均三厘增长率。

  这个简易产配置法是专为理财马拉松而设的。当然耐心和纪律无一可缺。平均八厘的回报,如果个人每月储五千,每年储六万元,二十年后(总共升四十五倍)便有二百七十万元的资产了。其实不用等二十年,到十年后,此人已有九十万的资本,是个小小资本家,如运用得当,能钱搵钱,毋须储蓄,也可达到财政自由的目标了。

  必须明白资配置法的初衷是避免损失(或管理风险,因风险是输钱的学名),而非为快速致富而设。用于个人理财,这是选择慢富但必富之路。而且方法尚有很多不确切性,例如资产的的历史表现不一定全应验于未来。其实整个设计唯一确切的是储蓄,即其它不变,月储一万则二十年后可得五百四十万。这不过是「小富由俭」的冗长论述。但我们仍设计此简易资产配置法,因为理财行动总要设计一方法才能进行。 C■ 作者为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早年于《信报》撰写「个人理财」专栏,曾出版《九十年代个人理财》一书。2006年出版《股侠创富》(合着)。最新作品为《20/80时代的智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