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內地樓市香港化



劉創楚 乘風遊


讀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的房市專輯,愈讀愈似在看香港樓市。市場的內在力量強橫,任外在因素怎麼打壓也壓不住樓價上升。尤其是看十年,整體升幅會把購買力遠遠拋在後面。內地在剛過去的十年,平均房價上漲了五倍,遠高於平均收入,於是,香港常上演的「房奴眾生相」在內地歷史重演了。

時來運到的是深感投資渠道狹窄,唯有買房子並敢於買房的人。正如《21世紀經濟報道》之標題,於他們「買房是唯一選擇」。例一:「二○○三年就買了房子的劉偉不願意稱自己為房奴。正是這十年的房地產成就他今天的財富。他二○○三年為成婚買入北京西三旗房子,月供一千二百元(人民幣,下同),貸了十五年。兩年後,劉偉從醫藥行業跳槽到投資公司,於天通苑買入一套經濟適用房作投資。此時,北京房價初步抬頭,政府出台調控措施都壓不下,劉偉因工作之便走上炒房之路,自稱每次短炒都可以賺到二、三十萬。」例二:「秦曉天是北京一名普通投資者。她只是幸運地在北京房產這次上漲潮中參與而實現了財富的增長。她購買的東四環外國美第一城於二○○四年開盤時只四千元每平方米左右,現在二手房均價達到二萬八千元。」

對於在北京工作八年的趙遠志,最後悔的事莫過於沒能早點買房。「二○○四年趙遠志電腦專業本科畢業,在北京找到一份IT工作。當時,北京回龍觀房價不過三、四千元米。兩年後他月薪五千,開始看房,只因首付差三、四萬而沒買。想不到二○○七年北京房價一年翻了一番。以後幾年他人工趕不上房價,到去年忍不住在全家湊錢幫忙下買下百四萬、米價二萬的房子,今後一半月薪付房貸,從此成為房奴。」

一座靈廟的形成


康子 靈氣逼人


寺不在大,有仙則名。廟不在古,有道則靈。

我們上寺廟進香、祈福、求籤等等,究竟怎樣知道,這廟是靈還是不靈?答案可以很簡單,只看該處香火是否鼎盛?祭祀的法事是否頻密?

香火鼎盛,即是香客眾多,必是慕名而來,還有年尾來還願、酬神的信眾,要是不靈驗,還有誰肯回頭再來?

不過,亦不能只看入場人數。寺廟不同戲院或食肆,並非最多人幫襯的,等同最靈驗,當中還有一個竅門。

就是在人氣旺盛、繁盛熱鬧之中,這座寺廟,還要同時保持莊嚴寂靜,閒時沒有喧嘩之聲。

原來凡是宗教修行人,必要嚴守戒律,廟門可以擠破,但是主持一定不可以從俗吵鬧,否則,根本不合法度,神靈不能安住,寺廟亦必然不靈。

既然法度仍在,主持及僧道才得人尊重,於是才有法事在該處舉行,一座靈廟遂初步形成。至於其靈驗程度,則視乎坐鎮該處的靈體。

佛寺供諸佛、菩薩、羅漢等等,道觀或廟則供各路神仙。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遊魂與散仙。

祂們生前,可能是修行人,或是有道行的法師,懂得在死亡之後,逃過輪迴,魂魄仍勾留在人世。

但是其能力,又未至於可超輪迴、脫生死,得成正果,卻是依戀紅塵,或是有執、有癡念,在生死之間徘徊遊蕩。祂們始終是一股能量,為免日曬風吹,要找一處所在安身立命,寺廟就是其理想居所。

究竟哪一種靈?住哪一間廟?則視乎你供奉的神祇:性格剛烈武勇的,自然會投關公、岳王等,慈悲博愛的,則喜投天后、王母等女神,各適其適。

當靈體找到適合的寺廟,獲得住持信眾的供奉,自然會感到受用,從此大顯神通,有問必答,庇護附近一帶的有情眾生。

一定是信的人多,寺廟才興旺靈驗,否則,香火凋零,有名無實,靈氣盡失,只淪為旅遊景點而已。

这一刻突然觉得生活已经变得没有意义

今天回到家一下子觉得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伴随着剧烈的头痛,突然就感到难以排解的沮丧。人生已经走过一半,回想过去就是由一连串的错误所组成,一次次的退让妥协,虽然换得暂时的平静可是却把一个又一个小错误积累成无可挽回的人生。工作家庭总有要操不完的心,爬不完的坡,每一次的努力在别人眼中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每当要停一停的时候总是被人苦苦相逼。

过去总有对死亡的恐惧萦绕心头,现在对前面的生活却是一片茫然,真的觉得生活已经毫无意义只是在尽到责任,没有人真正希望听到我的想法,只是一味的要我做这做那,这一刻突然觉得很累了。

早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决,再无奈明天太阳照样会升起,生活还是会继续,困难还是要自己面对。如果人生是一出悲剧,那至少这悲剧总有谢幕的时候,如果有天堂和来生,希望那里铺满鲜花,当我们蓦然回首看到今天的生活我们可以露出会心的微笑。

生活中总有无奈,甩一甩头,我们必须让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

以前也找过心理医生,学过自我解压, 去过教堂,他们都非常好,但是有的时候突然就觉得那麽的无助,一下子发现年轻已经再也不属于你,在别人眼里你必须是一个成熟的,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了。我的价值观也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以前看别人年轻气盛,才气纵横,拿到博士,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嘴上不说,心里难免羡慕嫉妒恨,自己视金钱如粪土,现在觉得那些不过是浮云,现在知道时不我待,赚钱最重要,不是因为势利,而是现实比人强,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金钱换不来快乐,但是在你不快乐的时候,至少可以给你一点安全感。以前有了压力三两知己小酌一杯又或是狐朋狗友一醉方休,现在大家都到了这个阶段,有时候这一杯苦酒还是要夜半时分自己来独饮了。

外面又是凄风苦雨,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周末,休息一下让我们继续上路。

张艾嘉:上帝把兒子還給我 我把自由還給兒子

張艾嘉,從叛逆少女到金馬影后,從未婚媽媽到兩次婚姻,從名演員到大導演。她,似乎天生帶著光環,舉手股足間都在製造新聞,賺著人氣。

然而,一夜之間,她就變了,開始隨遇而安,變得平易近人,懂得享受無處不在的快樂;更重要的,明白了做普通人的樂趣,一切的一切,都從她的【兒子被綁架】開始。

張艾嘉在綁架案結案之後,面對媒體有這樣一番話:一直以為最重要的是盛名,時時處處想保持常青,不管是婚姻還是兒子,都當作自身招牌的一點金漆,從未將自己從高處放下,好好審視一下生活。

直到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方才明瞭最珍貴的財富並非那個熠熠的金字招牌。

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攘攘熙熙,皆為名往。以前,我就是攘攘熙熙中的一分子,結 果從相夫到教子處處一敗塗地。

35歲以後,我想當媽媽的念頭越來越固執,我等不及了。於是,我未婚先孕生下兒子王令塵,我給他取了個英文名叫OSCAR(奧斯卡)。

從第一次抱他到懷裏,我就為他計劃出了未來的道路~我要他成為最好的童星,讓所有人知道我張艾嘉所擁有的東西全部都是最好的,不管是婚姻還是後代。

第二天,王靖雄離婚後正式與我結婚,我的育嬰計劃越發清晰:我要從此開始培養兒子,讓他成為「張艾嘉」這個金字招牌上最耀眼的那點金漆。

都說「三代出貴族」,為了培養出兒子的貴族氣質,多從最細微處開始,衣食住行時時處處刻意培養,他稍有不對就馬上糾正。

老公說我不像是在養兒子,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體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碟本身能否容納。

現在看來,兒子當初真的很可憐,不能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在地上摸爬滾打,因為那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從學會走路開始就得 像個紳士。

從小就開始穿禮服,學習吃西餐,要記得站在汽車前等待司機拉門,再高興也不許哈哈大笑,只能微笑地表示自己很開心。為了能讓兒子入讀名校,我還 效仿「孟母三遷」搬往嘉多利山居住…。

等到兒子4歲多的時候,小紳士的雛形已經顯山露水了: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語無可挑剔;不管是"鋼琴"還是"小提琴",總能很漂亮地來上一段。

和我一起去西餐廳,儘管還不能幫我"拉椅子",卻一定會等到我落座以後再坐下。

在學校裏整天都保持乾淨與禮貌,是所有老師公認的小天使;所有的同學都用仰視的目光看著他,雖然我看得出來兒子並"不快樂",可我認定這個選擇沒錯。

隨後,我把兒子推到了大眾面前:兒子5歲那年,我應邀前往泰國北部採訪難民村,我帶兒子隨行,拍攝過程中,我把部分臺詞讓兒子背熟,然後將他推到了攝影機前。

電視臺播放後,香港頓時轟動,所有人都驚為天才。在香港成功後,我隨即帶著兒子殺回臺灣,帶他參與了一個國際品牌的童裝展示會,並讓他上臺走童裝秀。

各大媒體紛紛對此大肆報道,兒子在一夜之間又紅透臺灣。以後的日子裏,我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不遺餘力地打造著兒子,而 他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很快成了第一童星。

可是,我忘記了一件事情~香港並非太平盛世,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先被別人盯上的就是曝光率高的明星。很不幸,兒子被人盯上了。

2000年7月5日,傭人沒有接到兒子,幾個小時後,接到了最不願接到的電 話……兒子被綁架了,綁匪開價﹝2000萬元港幣﹞

綁匪在電話裏的聲音陰森而恐怖:你兒子現在是童星,你是大導演,他絕對值這個價錢,你也拿得出這筆錢。給你3天時間,交錢的地點我會再通知你。別玩花樣,不然,就等著給你兒子收屍吧!

我頓時癱軟了,我做夢也沒料到,自己的苦心打造竟會給兒子帶來殺身之禍!

為了籌集贖金,我緊急賣了樓,取空了所有的銀行存款,可是,才不過800萬元而已。

與綁匪在電話裏討價還價之後,終於敲定以800萬元成交。儘管綁匪一再威脅不許報警,在再三斟酌後,我們還是通知了東九龍重案組。

在警方的授意下,我們以籌措贖金為由向綁匪拖延時間,警方很快通過電話監聽跟蹤查出了綁匪的藏身之處,火速行動將3名綁匪一舉擒獲。

當我打開兒子藏身箱子的時候,倒吸一口涼氣,綁匪已經在箱子裏準備好了香燭冥紙,很明顯,他們已經做好了收到錢就撕票的打算。

抱著失而復得的兒子,我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此次遭受綁架對兒子造成極大的刺激,他開始變得神經質。再也不願意與我一起出席任何公共場合,一回家就鑽進自己的房間鎖上門。

就連叫他吃飯也不出來,把飯送到門口也不開門,只允許傭人把飯放在門口,等傭人離開了才偷偷開門自己把飯拿進去。

看著以往舉重若輕的兒子,如今像一隻惴惴不安的小鼠般草木皆兵,我的心疼了又疼。

當初,我的婚姻招牌沒留住羅大佑;如今,我的再婚招牌還會失去曾經活潑靈動的兒子,諮詢了無數心理專家,得到的建議只有一個~時間療法。

我咽下眼淚,告訴自己:有什麼大不了呢?老天已經對我很寬厚了,把活生生的兒子 還給了我。

我開始學著用母愛的本能去和他共處,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他高興,由著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擯棄牛排去啃漢堡包。

請同學回家來鬧得翻天覆地;和那些以前我嗤之以鼻的不富貴、沒氣質的同學打成一團。

他開始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褲;不再把頭髮三七分得細緻、梳得一絲不苟; 不再我的監督下練樂器、苦著臉去聽交響樂…

假日的時候,我帶他出去旅遊,不再帶他去這個博物館、那個藝術宮。我放任他自己挑選目的地,和所有的旅遊專案。

有一次遊狄斯奈樂園,他拖我陪他坐在過山車的第一排,隨著過山車的翻滾倒轉,我們情不自禁一起尖叫,兒子緊緊抓著我的手,抓得很緊很緊,仿佛將他所有的力量和希望都寄託在這一握上。

下了過山車,手依然沒有鬆開,我彎下腰將兒子一把摟進懷裏,他攬住我的脖子,臉蛋貼在我的脖子上,呼吸一絲一絲地縈繞著我的耳畔。

好久沒有這樣抱過兒子了。

還有一次在埃及,我們騎著一頭駱駝,在金字塔前面端詳獅身人面像,兒子坐在前面,靠在我懷裏,駱駝脖子上的鬃毛蹭得 他的小腿發癢,我讓他將腿盤起來,半躺在我的懷裏,左手幫他撫摸著蹭紅的小腿,右手輕輕摸著他的頭髮。

兒子忽然動了動,將腦袋往我的胸前擠了擠,夢囈般道:「媽媽,謝謝!」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謝我。
我讓他成為當紅第一童星,他沒有謝謝我。
我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謝我。

可就在落日大漠裏,靠在我懷裏的時候,他那麼由衷地感謝我。

一句謝謝,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我發覺這樣的生活才是兒子真正覺得幸福和滿足的日子。三年的恢復,兒子終於痊癒了。

隨著兒子的改變,我身上也在發生著本質的變化,我不再張揚,學會了理解和同情,變得成熟和內斂,難怪外界都評論我是一個因為痛苦而長大的媽媽。

2013年2月22日星期五

《西遊》連破紀錄


文雋 我的遊樂場

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上畫以來,在內地的票房勢不可擋,截至本周一(二月十八日)為止,八天收入共六億五千三百多萬元(人民幣,下同),且一路打破幾個紀錄,包括兩年前《變形金剛》創下的單天收一億一千二百萬元,被《西遊》在情人節那天改寫為單天收入高達一億二千二百萬元。而單周收入最高的紀錄一直被《鐵達尼號》保持,是四億六千八百萬元,《西遊》則為五億六千七百萬元,幾乎平均每天收八千萬元。《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元旦賀歲檔創下的華語片紀錄,想不到保持不到兩個月就被取代。至於去年《畫皮II》開畫第一天收入七千一百萬元的數字,亦被《西遊》第一天狂收八千五百多萬元刷新。

照目前情況,《西遊》最終打破《泰囧》的紀錄已絕對有可能。還有一些數字可拿出來比較,《泰囧》的單周觀眾人次是一千一百七十八萬元,《西遊》則為一千三百六十萬元,場均觀眾也高達六十三人,按過去的一些經驗,一套賣座片的場均人數能有三十、四十人已不得了,場均六十三等於日場起碼滿一半,夜場則爆棚。在韓國,計算一部片賣座與否是看觀眾人次,在內地一個星期有一千多萬人買票跑進戲院,這在十年前,是無論如何都沒人敢想像的事。

內地的銀幕數如今已超過一萬三千塊,平均每天以八到十塊的速度增長,看《電影票房貼吧》介紹,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周放映場次是五十五萬三千場,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百分之一百。這個市場之深不可測,已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西天求得辟邪符


康子 靈氣逼人

中國人原本信奉崇拜自然的道教,後來發展至唐代,發覺仍未圓滿,於是才有「唐僧」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取經,於是才有《西遊記》的故事。
直至現代,仍有佛教信眾,專誠往西方拜佛。其中一處常去的聖地,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的藍毗尼,現今劃入尼泊爾的國境之內,離加德滿都約三六○公里的特萊平原之上。
菩提樹下,繁花盛開,這一帶是政府保護的綠化區,各國興建的佛寺環繞四周,還有當地居民經營的多家旅舍。
朋友小寶是虔誠信徒,每隔幾年,總要往藍毗尼參拜,遍訪當地寺廟。他們不時興求籤,卻會有些高僧加持的唸珠、手鏈、平安符、辟邪符等吉祥物送贈,當是給信眾的一點紀念及祝福。
有一趟,小寶與數名朋友結伴同行,一如以往,住在聖地附近的小旅館。雖說是「小」,並非國際名牌集團經營,但地方寬敞雅潔,收費公道,小寶一直光顧,多年來相安無事。
那次到後,略梳洗,小寶急急要往寺廟拜訪。鄰房的朋友卻賴在上,不肯起來,剛才從加德滿都到來的車程,長達七個多小時,難怪他們感到非常疲勞。
小寶無奈,唯有先走一步,仍趕得及在日落之前,往相熟的寺廟拜佛,今次特別之處,是僧人送他一個辟邪符,囑咐貼身收藏。
他誠心接過,依言帶在身邊。傍晚返回旅館,朋友在鄰房呼呼大睡,也不打擾,各自安寢,一宿無話。
第二天早上,小寶被急促的拍門聲驚醒,望望頭的時鐘,才是清晨六時,但天色已大亮。他起打開房門,見朋友嚇得面色蒼白:「蟲,蟲,很多很多蟲,快過來看……」
朋友拖住小寶往隔壁,只見整個房間四壁,連天花與地板,竟然密密麻麻,爬滿各種大小不知名的昆蟲,牠們不聲不響,只偶然輕微移動,情境詭異可怖之極。
可是一房之隔,小寶卻平安無事,沒法解釋,唯有歸功於辟邪符。

讀書改變人生


劉創楚 乘風遊

小說家蘇童去年十二月十日回到母校北京師範大學演講,巧合就在同一天莫言成為中國籍作家取諾貝爾文學獎第一人。單用他們兩個例證,已可說明蘇童當天講話的主題:青年時代的讀書或許不能解決短期內的任何問題,但在未來,卻有可能創造一個奇。

蘇童於一九八○年考進北師大中文系,這裏四年是他文學之路的開始,而肇因便是大量的閱讀:他承認在大學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圖書館讀書,但在中文系僅是一個得過且過的學生。在談話中,蘇童給師弟妹的讀書經驗,我認為以這一段最重要:談到如何從閱讀中吸取靈感而成為作家,蘇童表示,大多數年輕人經常感到閱讀沒有意義,但蘇童以自己為例:「在閱讀中發現靈感,一定要趕緊記下來,這個時候有可能就是一個此前所不知的知識點乃至邏輯、文學結構上的一個迸發。」做札記者 瘍狙悀閬′O不少大作家的共同經驗,做得久了,札記本身便是偉大的作品,魯迅的《山水、思想、人物》就是他從留學日本時代開始寫的讀書札記,後來幾乎不必去改已可出版。

蘇童另一經驗也值得今天的青年學習:他在大學時代是「瘋狂地閱讀、瘋狂地寫作」。這就是札記者 漕p發表和投稿的公發表雙管齊下。他的早期作品《第八個是銅像》便是北師大時代投給南京《青春》雜誌社的,收到編輯一封「決定留用」(並沒說一定發表)信,令他興奮不已,並開啟第一次投稿潮:同年發表了兩篇小說和七篇詩歌。一個作家就是這樣造成的。

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

東京求籤奇談


康子 靈氣逼人

除了在香港求籤,也有朋友專誠去日本求籤。
每年一度,立春之後,必定往東京淺草區金龍山的觀音寺,祈求觀音菩薩保佑,並順道求籤,問全年吉凶禍福。
為甚麼不惜千里迢迢,乘飛機到日本參拜?原來人與人講緣份,人與神佛也講緣份,各有氣機感應。
像往東京淺草的這位朋友,是初熟女性。十多年前,她第一次去日本,隨旅行團遊觀音寺,不經意求了一支籤,問的是姻緣,當時她與男友正在蜜運,以為很快會結婚。
可是竟求得「大凶」之籤,朋友大感掃興,隨手將籤紙燒掉,卻難免內心忐忑。
返回香港後不久,無意之中,揭發男友對她不忠,而且品行卑鄙,儼如雙面人,朋友慶幸及時發覺,事後回想,才省起觀音寺的凶籤,早已透露玄機,只是當時自己難以接受而已。
從此,朋友對淺草觀音,深信不疑,每年必定飛東京一趟,否則寢食難安,逐漸已成為多年來的習慣。
由於她不諳日語,每次返港,總要找筆者詳細解籤。其實觀音寺雖在日本,籤文卻全是漢字,簡潔易明,或許朋友只為想多一個人確認。
亦因此,朋友十多年來的變化起伏,筆者相當了解。她遺憾在情路崎嶇,每次觀音都有指示,終於幾年前得「大吉」上籤,嫁給一位體面的企業家,大家俱替她高興。
以為朋友會快樂滿足?可惜不,原來她心底另外有人,是有婦之夫,雙方糾纏多年無結果,縱使她與企業家結婚,終是意難平。
隔兩年,她又往觀音寺求籤,今次不問「結」,只求「離」!結果很邪門,先得第三凶籤,不服氣,再求,又得第七十七凶籤。連求兩次俱如此,朋友也認命了,從此疊埋心水,只愛丈夫一個,後來還生兒育女。旁人看,也算是一段幸福婚姻了。

福利太好成負累



劉創楚 乘風遊

最近讀到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福利專員亞歷山大(Gary Alexander)去年七月在美國企業學會的演講,始知彼邦社會福利已經好到令人不想打工,而且就算找到工作,除非人工高至超過全國中位薪資一半以上,否則辛苦打工後的收入並不好過領取福利,成為美國福利制度受惠者「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原因,也是福利大軍只有多、沒有少的成因。

亞歷山大以賓州一位單親媽媽養育兩個孩子為例,計及教育費、醫療援助服務及食物券的整體福利,全年收入略多於四萬五千美元。這個年收入相當於三十五萬港元或月薪接近三萬港元,已是香港中產階級水平,即使在美國,也是全國中位數收入,領這樣福利已令大多數人再無動機去爭取自立了。但亞氏演講主旨在分析少數人縱為尊嚴要脫離福利網,也有如下的困難:倘如這位單親媽媽找到工作,她領到的工資,加上福利,最初可以增加全年總體收入,至五萬四千美元為止。即是她打工收入可改善生活的上限是九千美元,過此上限後,若她多搵五千美元,她家便無資格領取醫療援助(Medicaid)。如她打工收入增至每年二萬九千美元,她家便喪失房屋及食物津貼。她的收入愈多,福利便愈少,等如人工抽稅稅率達到百分之一百——直至她每年人工超過六萬九千美元,她家才完全脫離福利網,而維持領取福利之生活水平。而此乃美國工程系畢業生平均起薪點,恐怕極少單親媽媽能搵到如此好工。

目前美國聯邦預算每年三萬三千億美元,其中六成用於四大福利:社會安全、醫療照顧、醫療援助及其他福利(上述單親媽媽所取者)。福利太好都是它們有增無減之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