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中國統治哲學

劉創楚 乘風遊


台灣總統大選塵埃落定,馬英九得票過半,他的粉絲終於可以放下心頭大石了。這樣譬喻並無對他不敬,因為台灣選舉文化至今已根深柢固,愈來愈像一場體育總決賽。有一勝必有一敗(宋楚瑜則勝敗難分:總統無期望應無失望,立委得三席避黨團泡沫化目的已經達到),君不見小英的粉絲哭至如淚人!事實是競選一天趕幾場,多月下來少點體魄也頂不順的。最滑頭的評論是雙英均是勝利者,他們終於證明民主在中國人的社會是行得通的。但如何不滑頭地評論?十三億四千萬人口的內地,仍未能如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得享一人一票的民權,但對統治者並不是沒有要求的。

王夫之《宋論》是至今為止最有系統的總結中國傳統統治哲學的書。首先,代人民行選舉權的是人格化的天(孟子將此發展成「民意即是天命」理論)。天選舉好的領導人可分三個境界:最高境界選德,其次選功。「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也;其次以功,漢、唐也是也。詩曰:『鑑觀四方,求民之莫。』」有德的統治者是感召型領袖,人民自願跟他。至於何謂有功,必須看天命的內容,即《宋論》開宗明義列舉的「大治四標準」:天下和平,人民安寧;行政正義,文教興旺。

第三層境界指宋太祖,王夫之指出他既無德又無功勞(至少天選他時未表現出來),但上天並無其他選擇,只好賭一鋪(這多麼像今日的一些民主選舉,只能在有限候選人中揀一)。幸好宋太祖不辜負老天信任,事後做到上述大治的結果。最後是王分析宋太祖如何做得到,他舉一個「懼」字:凡事求諸己不求諸人,戰戰兢兢地統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