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星期一

知識工人揀工做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工作。工業時代講究效率,後工業時代講究效用。效率問的是「如何做(How To)?」,效用則問「是甚麼(What?)及「為甚麼(Why)?」,剛過去的一百年,世界已由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轉移,所以我們的工作性質也轉變了,我們要適應此一轉變。

大約一百年前,美國費城鋼鐵廠有一工程師正在把他的發現寫成書,這就是有名的《科學管理》。他叫泰勒(Frederick Taylor),他發現每件工作都有其「最佳方法」。依此方法做,便可取得最大效率。但找到此方法不能單靠經驗,所以不可依靠工人自己找,必須依靠全職的管理人,用科學的實驗(包括他發明的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等)來找出最佳方法,然後訓練工人去做出來。在工業時代,管理人研究「如何做」,工人只聽指揮去做出來。

但工業時代迅速消逝。在美國,一九五五年是分水嶺,此年服務業僱員首次多於製造業僱員,從此藍領職位迅速消失。至今美國一億五千萬打工仔,不足八巴仙仍在工廠工作。香港此一急變出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製造業最高峰近百萬工人,今天剩下不足十萬,內地經濟目前也開始同樣轉型。在新的工作環境,我們不能問「如何做?」,而要問:「這是甚麼性質的工作?」、「完成這項工作有甚麼成果?」、「為甚麼要做這件工作?」,答案可能令許多工作不需要做!在今天,揀工作做要比做工作花費更多的心機和時間。寫這段稿最大的挑戰是挑選題目,編劇、教師、銀行家、設計師都面對同樣的挑戰,重要已非點做,而是做甚麼。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