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偉基在他的成名作《組織社會心理學》(Karl Weick, 1969, 262頁)中,說一個印第安人的故事:該族每次出發去打獵時,最困難是決定一個路向。解決的方法是用一塊鹿肩骨放在火上燒,直至燒出裂紋,然後請族內專家讀紋定方向。印第安人說這樣做是請神祇來參與決策,偉基說最神奇的地方是此法非常有效。他作如下解讀:第一,如照此法找不到獵物,可視為神的意旨。第二,所決定的方向不受以往的經驗左右,而純屬隨機。如長期株守成功經驗,則常往有收穫一方狩獵,最終會破壞自然生態。竭澤而漁,長期會受失敗的懲罰。第三,純粹「隨機決策」,令動物無法適應,不能建立逃逸模式,可增捕獲效果。
原來用靠撞成功方程式不限於印第安人。近年發現的達爾文札記便踢爆「創意天才常有偉大觀念」的神話。相反,科學家發明之前,錯誤的觀念遠比正確的多。達爾文便足足走了十三年的冤枉路,才找到物擇天演之進化論。他的筆記更證明,偉大發現者腦中的觀念是錯誤和正確渾成一體,全部要試,不能走精面。不「嘗試錯誤」,便不能達到成功。
哲學大師海耶克(F.A.Hayek)將從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達到成功總結為如下教訓:「成功者認撞認運而唔認叻」。他指出:幾乎所有成功人士均唔明點解會成功,因為成功多來自非預期後果。非預期後果實如其名,是事前無法逆料者,更非人力所能認知者。動物靠千萬次撞而獲成功行為模式,並用基因保留讓後代複製成功。社會學習則無基因,每一成功都靠撞靠運,每一代人都必須接受此挑戰。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