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星期五

競爭心理的禍害


劉創楚 乘風遊

www.1and1.com性格學大師阿德勒(Alfred Adler)說:「一個人的性格絕不是道德判斷的依據,但卻是其人對環境的態度及其與社會關係的指標。」依此觀點,他將性格分為兩大類,一是反社會的性格,另一是懷抱「社會感情」的性格。前者太過自我中心,其表現可視乎有無傷害他人而分為侵略性及非侵略性的性格。阿德勒認為性格多出於後天的培養,而以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影響最大。三者的目標,往往是一時風氣的產物。例如現代社會鼓吹競爭,三者就以「勝利就是一切」為原則,中國國家隊培養運動員用從小培養「苗子」的方法,以及香港的父母及學校趨之若鶩的拔尖教育,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阿德勒的分析中,拔尖教育是病態的「家庭自我主義」:要求自己的孩子受特殊的教育,並以身價不同凡響而受人敬仰,甚至以其他兒童作為犧牲品。在拔尖家庭教育影響下,一個兒童實際上不可能無視於「優越」的目標,這等於自幼培養出虛榮與雄心此類侵略性的性格。侵略性格的共通特徵是「見知」(Recognition)的目標,包括權力和優越在內。但這種虛榮與雄心令人不能與人相處,不能適應生活。他們整個目標在於作出超越自我的表現,他們動輒陷於衝突,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在人們心中的名聲。他們疑心很重,視別人為敵。諷刺的是,他們要征服每一個人,連培養及支持他們崛起的父母、師長也不例外。

從小培養的性格,長大了甚難改變。所以當苗子和尖子長大了進入需要團隊合作的社會,他們變得格格不入,最終受其反社會性格所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