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9日星期二

事功的現實條件


Download and Save on Standard Packages
劉創楚 乘風遊


Go Daddy Web Hosting! A completely unique experience - only  $1.99 / mo from Go Daddy! - 120x60  傅高義在《鄧小平傳》中寫傳主以六十五歲高齡下放江西勞改的心態,蘊含着多重的啟示。這無疑是鄧一生最困厄的五年,但他重看到希望:受文革的衝擊後並沒有被打成階級敵人,還保留着黨籍,組織仍保留京城的住宅。作者引傳主抵達南昌之初向審理他案件的調查組說:「我終於會回去的。我還能為黨多做十年的工作。」傅高義說,鄧果然回到北京,而且再幹了接近二十年。鄧小平顯然看到中國最大現實:不在中共黨內發生作用,他將一事無成。這看法貫串他三下三上的心路歷程,也解釋他的忍辱負重。時至今日,此現實條件也未有變改。

此章正寫鄧小平下放江西受苦,但側寫他這段時期對國事的全新思考。其實作者寫得頗隱晦,例如五十一頁說鄧經過這幾年的思考已達至中國必須有更深刻改變及全新道路的結論。作者所以寫得隱晦,因囿於西方學風只憑證據說話,不便猜測傳主心意。為此我們只能參考鄧家人的回憶,即在江西數年,鄧小平閱讀大量有關四小龍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的發展,對中國於中共執政前三十年的落伍深感震驚及憂慮,這都和後來的改革開放思想有直接關係。這也指出持弱牌的人要創立巨大事業不但需要權力,更需要知識。有權力無知識的危險自不待言,有知識無權力則無從實踐,最後也不知是否真知。

舉重若輕是一種心理建設,深奧地探討可循性格學及佛學途徑,但讀鄧傳,看到傳主不為一時困厄自憐自苦,轉為思考國族前途,便能對逆境一笑置之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