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原始積累威力大




Get Noticed with a $7.99 .Com/.CO from Go Daddy!  江蘇華西村原村長吳仁寶三月十八日逝世,享年八十五歲。華西村位於江陰市,本是普通村莊,和中國近百萬條村子無甚不同。不同的是吳仁寶約於五十年前被選為黨委書記,領導華西村成為「天下第一村」,村民被稱為「中國最有錢的農民」。吳有逆潮流的領導風格,以村民實際利益為目標,素不盲從流行風尚。文革時附近村子跟風跳忠字舞、背語錄,吳仁寶則提倡「多插一棵秧,多種一畝田」來促生產。改革開放之後,其他村莊包產到戶搞單幹,吳仁寶說服華西村全體居民保留集體所有制,走共同致富的道路。結果是全村人均收入為全國農民四十倍,家家住別墅,戶均存款超過百萬人民幣。

吳仁寶雖是老農,但一早認識到耕田的限制,所以一九七八年底中國改行改革開放國策,他立刻看到工業致富的機會。此時他已當農村幹部十多年,深明華西村作為大隊的集體所有制,不利種田,卻有利辦企業。資金是企業火車頭,單幹農戶籌不到資金,華西行集體制能湊集資金。至於不足資本,吳利用本村充沛勞動力代替,故能在村裏立刻辦農具加工廠。後來更轉型至紡織業、鋼鐵業,原則是社會在轉型、需求在轉型,市場需要甚麼就生產甚麼。

華西村可以視作中國最近三分之一個世紀經濟發展的縮影。回顧一九七八年,社會經歷大躍進、四清運動及文化革命的折騰,中國經濟屬於典型的短缺經濟。此時你製造甚麼,市場便吸納甚麼,所以有資金和技術便可致富。吳仁寶對集體所有制人棄我取,成功將華西村轉型為年產銷百億元的工業大戶。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