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星期四

兒時痛苦與成年高風險行為

曾繁光 依心集


生物醫學研究提供了愈來愈多實證———童年痛苦經歷是成年人多種身體和情緒問題的源頭。有關不快童年經歷與不良成年健康習慣的研究更告訴我們,不愉快童年經歷會帶來各種行為及適應的問題。

曾有不快經歷(如被忽略及虐打)的青年,較易以酒精或其他物品、賭博去消除焦慮,同時有較多人有抽煙的習慣。也有研究指出,他們會有極大機會是性濫交及病態賭博,亦較喜歡追尋刺激的行為,而這種在關係上覺得沉悶的感覺,讓他們不斷追尋關係上新的刺激,故無法專注,久而久之,便無法在學習和人際關係上有所成就。

這些有童年痛苦經歷的年輕人,普遍欠自信和安全感,因此很難跟別人建立互信的關係。很多人為了追尋刺激和渴望被認同,不惜犯險、參與童黨活動、逃學、被學校開除。無法建立互信的關係時,這樣的處境自然令他們無法專注學業。

另一方面,這些孩子都可能希望盡快逃出痛苦和不快的成長環境,會有更大機會離家出走、早婚及早懷孕、成為單親父母。他們即使成為父母,也不會懂得為孩子提供一個穩定及美麗的成長環境,避免孩子重蹈他們曾經經歷的「毒害性焦慮」,也許因此而讓困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有研究顯示,四成的早死個案跟個人的行為及生活作息有關,而一項分析兒時不幸經歷的研究發現,童年毒害性焦慮跟不健康的生活時尚和適應機制有密切的關係。另外有研究發現,兩成半至三成的早死也無獨有偶跟欠缺適當醫療照顧和貧窮有關,而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竟然是童年不快的經歷。

究竟童年毒害性焦慮會帶來哪些成年人的疾病呢?它最大的問題是改變了一個人的壓力效應和免疫系統,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肝炎、肝癌、哮喘、免疫系統問題及抑鬱症等。

換句話說,孩子早年得不到恰當照顧而要經歷「毒害性焦慮」,將帶來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和增加患上各種慢性身心疾病的風險,以至早死。從而增加全民的健康成本及減低社會生產力。將健康防治工作推廣至所有父母和新生嬰兒,讓父母掌握管教之法,減少孩子「毒害性焦慮」經歷,這是甚具投資價值的政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