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小企業的生命力

內地有四千萬個體戶,它們的現狀如何了?我惦念他們,因為中國三十五年前經濟改革,其實由農村自由化開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今天人們記得的是打開國門向外資開放,但那是遲好幾年後的事。真正立竿見影的是打開城門向農民開放。億萬重獲移動自由的農民走三條路發財致富:一是入城當(農)民工,走這條路的人最多,三十五年來入城打工的農民有兩、三億;二是就近搞起鄉鎮工業,其中部分轉型為民企,是內地富起來一代的發源地;三是個體工商戶,從做小生意起家。走首二條路具備的條件較多,包括至少初中畢業的教育程度、較多的資本,以及工業知識。走個體戶的路要求最低,所以成最低層農民的出路。

最近有兩條小新聞對個體戶的最新情況有若干透露。一條報道李克強總理宣布八月一日起內地的小微企業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估計將有六百萬戶小微型企業受惠,並且關係到數千萬人的就業收入。另一條則引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人民日報》上刊出文章,要為小微企業拓寬融資管道。兩政府高層相繼出招,顯示從小企業入手去促經濟保就業。

從內地對小微企業定義——月銷售額不超過二萬元人民幣——可知這批受惠企業是個體戶中最底層商戶。一個月做二萬元生意,就算全賺,若有三、四個員工也只夠出糧(內地月薪二、三千元已很普遍)。所以典型的小微企業應是老闆一家人做的,而所賺只是一份人工罷了。它們從兩項政策中較能得益的是人行給予寬鬆的信貸。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