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發展農業謬誤


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人士,除提出收回高爾夫球場口號轉移視线外,還為香港的本土農業大造文章,指香港應該發展農業,保留農地,一位先生如此說:「發現香港的蔬菜自給率由一九七三年的百分之四十,一路下降至二○一二年的百分之一點九,稻米的自給率更加由一九五三年的百分之十下跌至現在的零,即九成八的蔬菜和十成十的食米均靠進口,造成過度依賴境外糧食生產,一旦境外出現糧食失收,自顧不暇,香港糧食零生產的局面,隨時引發糧荒。香港過去多次出現糧荒,憑着食米儲備和本地種植蔬菜才得以安然度過。」

香港本土糧食生產,遠遠不能滿足七百萬人的需要,應是常識,一九五三年時香港人口只有二百萬多,整個新界都是農田,稻米自給率高達百分之十不足為奇,但今天七百萬人口需要新界的土地作居住用途,還是需要新界土地種植稻米?稻米可自全世界輸入,香港過去六十年,沒見過、聽過有糧荒這回事,偶爾外國失收,米價上升,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香港從沒發生過沒米吃的狀況。另一方面,七百萬人的住屋,不可以從泰國、越南輸入,這也是常識。七百萬人擠在一千一百零四平方公里上,其中七成是綠色地段\郊野公園,只有三百三十一點二平方公里可建房屋,如果我們有一選擇,把可建面積興建樓宇供居民住宿,輸入百分之一百的糧食,還是留下部分土地種植蔬菜、稻米,把可建土地進一步壓縮?相信絕大部分香港人都知道如何選擇。

根據比較利益原則,香港完全沒有發展農業的優勢,香港小地方,在整個中國而言,相等於美國的紐約市,美國不會在紐約發展農業,農地集中於廣闊的中西部。香港也不應發展農業,糧食可以自境外輸入,稻米自給自足接近零,是香港的正確選擇。



辛翠時 細說新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