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創楚 乘風遊
美國聯儲局的研究,用資產波動程度Beta來測量過去三十年富人和普羅大眾的投資行為:如果一個人總資產Beta為一,則其波動水平和大市相同;如該測量少於一便極保守,因風險細於大市;如該測量大於一,則風險較大市高,如為二則風險為大市一倍。該局發現美國頂尖百分之一有錢人總資產Beta為二點三九,而千分之一竟達三點九六。根據此數據,我們對於他們能致富的結論是「富向險中求」:在好市的年代如一九八二年至二○○七年間,高風險取得高回報。但二○○七年至今五年二股災,則令上述富人遭受較大眾多十倍的損失。
我們可將此項數量研究轉為理財原則,方法是留意產生風險的五類理財行為:第一是管理好淨資產中的債務水平,一旦個人或家庭借債超過淨資產的兩成,便當警號響起,也是採取降低債務的時刻。二是留意自己的消費,任何一年花去淨資產一成或更多便要小心,看看可否節約。三是資產配置,看有沒有一項資產的價值是超過淨資產三成的,如有就要思考投資會否過分集中。四是淨資產的流動性,每當一家人將淨資產的四成或以上放在非流動資產(例如住屋)上,那就等於極端進取,須力求加強流動性了。最後是極端冒險行為如賭馬、買六合彩,是少做為佳的,因為此類動作風險大,而回報微乎其微。
理財須管理風險是聯儲局研究結果的啟示:一方面高風險、高回報的原則解釋了致富的歷史經驗,所以極端保守不宜。但由於未來之不可知,所以風險必須控制在可負擔範圍,方法如上述五項。最後是時間愈長,如初入職場,則可承擔風險愈大,可更加進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