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他,覺得可惜。先把這主角都當膩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放一放,輕鬆點,來說說他的陪襯,花花公子,大明的第十位天子武宗朱厚照(一四九一年至一五二一年),然後切入正題,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武宗生性好逸樂,戀美色。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三月,借皇太后即將入土之機,開始了第三次出巡,四處搜羅頗有一番姿色的美人,納為己有。可是這一花心,反倒花出了一件事,就是對武宗的宗教信仰產生的懷疑。正德十五年(一五二○年)一月,武宗踏足南京,奇怪的是,在遊歷期間的八個月,頒布了一項禁令——嚴禁圈養宰殺豬。這就讓人弄不明白了,想武宗怎麼開始信奉視豬如神的伊斯蘭教了?
為美人神魂顛倒
有人猜,武宗是為了一位劉娘娘才這麼做的。大約在訪巡南京的一年前,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的十二月,武宗東渡黃河,抵達太原,被一位劉美人迷得神魂顛倒。據載,劉美人為晉王府樂工楊騰的妻子劉氏,妖嬈多姿,能歌善舞,精通樂器。一路隨侍武宗,與武宗形影不離。武宗的義子、明朝邊將江彬,用的皇后尊稱「娘娘」稱呼劉美人。可這劉娘娘又是憑着何般能耐讓朱厚照為她死心塌地,下禁令?說俗點,就「值」!有人傳,劉娘娘信奉伊斯蘭,來自西域,有着高加索人大大的眼睛、深凹的眼眶和白皙的肌膚,與蒙古人長相的漢族美女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朱厚照開了眼。
通過劉娘娘,品味了伊斯蘭教的神秘。轉入正題,通過歷史,宗教伊斯蘭留給愛瓷人的是迴延彎轉,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勾勒的明正德青花瓷。《呂氏春秋》記「皇帝有陶正,昆吾作陶道」,道出了皇族參與國人製陶的悠久歷史,揭開了後來以官政製瓷的淵源。以阿拉伯文、波斯文為圖案的明正德青花瓷的出現經歷的是一場驟變,並非簡單「裝飾」。帶有伊斯蘭教的紋飾的瓷器早在明永樂、宣德時期出現,而這類瓷器在正德年間突然達致高峰,且多為官窯,但在之後的日子裏,似乎銷聲匿迹,遺迹罕見。這種現象反映的正是伊斯蘭教對於明正德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力的擴張很可能來自於武宗本人。
自唐代傳入中國的伊斯蘭教,在明朝與中國藝術文化、歷史、政治和經濟的交流緊密,影響甚遠。青花瓷的「青」,是一種學名叫「氧化鈷」的着色劑。據史料記載,於明永樂(一四○三年至一四二四年)時期下西洋的鄭和,在加強中西間海上絲綢之路的征途上攜帶了大量瓷器作為商品交易,帶回給國人的是從伊斯蘭地區進口的「蘇麻離青」,為明永樂、宣德時期特有發色鮮艷且深沉、帶有黑色結晶斑的青花瓷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七次下西洋的鄭和,並非漢人,原名Hajji Mahmud Shamsuddin,出生於雲南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家庭。Hajji「哈支」是鄭和的尊稱,譯為「朝聖者」。據說鄭和的祖父和父親都曾經跋山涉水,朝聖麥加,所以獲「朝聖者」尊稱。鄭和遺傳了父輩冒險的精神,成為航海家下海遠征。
嚮往宮外大千世界
寫於一四七○年至一五○五年,由一位青年時在中國生活的布哈拉商人賽義德.阿里-阿克伯.契達伊寫的波斯文著作《中國志》,記載着明成華帝憲宗朱見深(一四六五年至一四八七年)的某些行為讓人相信他秘密地遵循伊斯蘭教規,他不敢在大庭廣眾下公開宣傳這一宗教的原因是他害怕這樣做會引起危及其帝國和平的某些騷亂,及明景泰帝代宗朱祁鈺(一四五○年至一四五七年)非常鍾愛穆斯林,曾設七位穆斯林大官吏任職,希望這些穆斯林官吏們的各部衙門都設於離他最近的地方,要比漢族官吏的衙門更大。
至於武宗朱厚照在南京頒布那奇怪的詔令,究竟是為己,還是為人?眾說紛紜。另一說法,說是武宗本人,又名沙吉敖爛,心繫伊斯蘭,遵從清真戒規。可是,這貪玩好色,本為漢人的武宗哪來的心思研習伊斯蘭?這,反倒得「感謝」自幼聰穎的朱厚照天生貪玩、叛逆不羈的個性。據載,武宗厭倦宮裏的生活,正德年間寢殿乾清宮失火之時,送上一句:「真是一棚大煙火!」。他嚮往自由,想盡一切辦法看看宮外的大千世界,將珍罕稀奇之物「請」回京城。
武宗曾明目張膽的在北京西華門外修建豹房,賞玩珍禽異獸,後將其擴建邀請歌女樂妓,縱情聲色,尋歡作樂。乍一看,好一位昏君!但再想想,這看似膽大妄為,沒有半點自控能力的國君心境又確顯開明。武宗的奔放自由,好奇新鮮百事,將他塑造成了一位從小玩到大,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的明朝皇帝。精通兵器之餘,武宗十分欣賞異族文明,努力學習各種民族和外國語言。若沒這般胸襟,哪來的明正德的阿拉伯文官窯青花瓷,武宗又怎能將或許是自西域遠道而來的劉娘娘置上心懷?
青花瓷,娟娟藏青;素肌嬈青,窈窕。劉娘娘,萬種風情;君子好逑,淑女。癸己,初秋,於京,有感《茶當酒集》之篇「正德的花瓶」。
高媛,金陵女兒,身居香港,喜愛探究世間一切美麗、獨特、稀奇、好玩兒之事。曾忙碌於英國倫敦的藝術拍賣,現任職香港Gresham's藝術拍賣行。
高媛 藝術有價
|
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
君子好逑正德青花瓷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