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九月六日有如下報道:「史丹福研究讚北京淨水見效」。原來北京市兩千萬居民的飲用水靠一百英里外的密雲水庫這個命脈,但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隨耕作需求提高和降雨量減少,密雲水庫的水源已減少三分之二,而水質亦受稻田施肥等沉澱物污染,嚴重影響市民的健康。
四年前中國政府開始推行潔淨水源計畫。根據史丹福的報告,計畫是學自紐約市的成功例子。在紐約市,政府和食水用戶科款,用這筆錢給上游農民調整耕作活動,改善水質。北京市稱計畫為「稻改旱」:當局向農民發放資金,由種稻米改種粟米。稻田需大量水灌溉,且大多位於陡坡,易令肥料及沉澱物流入水庫。粟米用水既少,肥料亦多數留在泥土裏。報告作者、史丹福生物學教授Gretchen Daily指出:「計畫的難度是要改變農民,而短短四年就可以令每個人改種粟米真的令人驚訝。」秘訣是計畫令農民改種粟米後收入高出六倍。報告作如下計數:農田「稻改旱」每公頃增加兩千零二十元人民幣收益,另外政府每公頃再提供一千三百三十元人民幣獎勵。農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且由於種粟米花時間較少,農民因此能夠從事其他活動。同時,下游食水用戶因水質明顯改善獲益更大,締造雙贏局面。
中國經過三十年的急速經濟發展,環境受創已深。根據內地的調查報告,中國目前在耕種的十八億畝農田中,約有百分之七因過度施用化肥令致大部分水源嚴重受污,改善環境問題已刻不容緩。史丹福報告至少令我們見到希望。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