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

服務社會打工術


劉創楚 乘風遊


Download ISO 9000內地經濟,去年是分水嶺,消費對GDP之貢獻,首次過半,超過了資本形成的貢獻。學術界稱此為「後工業社會」,屬於現代化第二次轉變:第一次是製造業的工人多於農民,步入工業社會;第二次是從事服務業的打工仔多於工廠藍領而步入服務社會。美國約於五十年前開始此轉化,至今大方向從未變改,消費對GDP的貢獻早已超過七成。香港更厲害,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入服務社會後,今天服務業的打工仔已超過勞動人口九成。認識此趨勢,對做生意有用,對打工一樣有用。

杜魯克的《有效的經營者》可以說是為適應服務社會而寫的打工必讀。此書的最大啟示是:同一件工作,基於打工心態的不同,可以是體力勞動,亦可以是知識勞動。變成後者的關鍵在於反省自己的貢獻,提升工作的目標,發揮前所未有的效果。同是酒吧侍應,如以斟酒、遞酒、收銀連串動作來自限其工作,則其貢獻在老闆眼中甚易被取代,蓋能做且願做此事者大不乏人,而以此態度幹活亦未脫體力勞動者的心態。但醉翁之意豈在酒?近年的工作壓力把愈來愈多打工一族推向酒吧,令酒客需求結構急速變化,與其說他們是來尋酒,不如說是來減壓、傾偈、尋歡。侍應如能轉型為「精神醫生」,他的工作立刻變為知識勞動,而掌握了一批熟客的侍應也甚難代替。

杜魯克的結論是在服務社會打工要有「我是老闆」的心態才易成功,而此心態重效果及重對公司的貢獻,同時也挖掘出自己的長處,並在工作崗位善用此長處,結果是公司獲益,自己也盡展所長而滿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