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創楚 乘風遊
說西方是懂得回報的秘密才富強起來,並不是誇張的說話。說中國是學習到西方的富強是掌握到回報的知識,然後照辦煮碗才有經濟發展,也並非誇張的說話。而第一個寫回報理論的馬歇爾(Alfred Marshall),足足用一生的時間,走訪他周圍正在出現的工廠,總結出人類生產轉型的經驗,指出這是回報的改變,最後判斷此乃人類終於發現致富的秘密。
馬歇爾(一八四二年至一九二四年)原是讀數學的,畢業後在劍橋大學做數學講師。此時他接觸到英國社會零星出現的工廠,和傳統的作坊很有不同,很想理解,遂於一八六八年放棄教席,開始他長達二十多年的調查研究,最後將資料整理成書,命名《經濟學原理》,第一卷於一八九○年出版,現代經濟學亦以此書奠基。他最重要之發現,報告於第三一四頁:「新興工業組織與傳統農耕生產之不同,乃是由回報遞減向回報遞增之轉型。」種田有回報遞減傾向,係因一塊田不斷增加人力(精耕細作)及資本(施肥田料),新投入的每一單位增產逐步減少,這也是種田不易致富的道理。中國人早於漢代已總結種田的致富效果不如做生意,但現象背後的回報效應則未加總結。
馬歇爾接說:「接談談財富的增長:我們很容易觀察到,財富的每一增長,也許多方面令未來更大的增長容易得多。」最原始的增長例子可用個人儲蓄:儲第一萬元最辛苦,儲一萬元後第二個萬元較易,到第一百零一個萬元就易如反掌了,但馬歇爾發現的則是工業組織作為回報遞增工具,他指出這才是西方致富的秘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