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創楚 乘風遊
到今年三月十九日,新上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終於可以換掉央行行長,實行他的「大印銀紙刺激經濟」政策。他把日本「失去二十年」的經濟困局完全歸因於通縮,避談深層改革(例如面對人口老化及萎縮,只有改革移民政策以及廢除偏幫利益集團的法規都是保守的自民黨不敢碰的)。
《華爾街日報》二月二十三日據政府數據製一圖表,可見由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五年日本和美國物價升幅完全一樣:一九七○年用一元購到的物品,一九八五年都要用三元才買得到。一九八五年起兩國物價分道揚鑣了:一九八五年用三元買得到的物品,在今天的日本仍可用三元買到,但在美國則要用六元。由競選至上台,安倍都把通縮歸罪於央行,尤其是後者不敢大膽推貨幣寬鬆政策。現在,所謂「安倍經濟學」終於可付諸實行,日本經濟能從此得救嗎?
由安倍月前獲得超高的選民認同率可知,日本社會已到「有動作勝於無所作為」的共識階段。但經濟事務並非可以投票解決的,安倍政策的成效必須作目標手段及成本效益分析。現在安倍給出新央行的通脹目標是三巴仙,從剛過去二十七年日本是零通脹,及美國年均通脹率為百分之二點六看,這是劑猛藥。能否做到?看刺激手段,日本基建早已完成,是有錢沒處花,至於寬鬆手段則考央行的印鈔能力。它二十多年來沒這麼做,恐怕是不能而非不為。
果真做到通脹年率三巴仙,則日本的退休者立刻會成為窮光蛋,他們捱多年零息無收入之苦後,便面臨財富消失威脅。同時,日本十多萬億美元的國債也會大貶值,而持國債者九成是日本人民。通脹是猛虎,能不能用,看駕馭工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