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仙娜是孟加拉製衣廠慘劇中的一位倖存者,事件中這位二十一歲的女裁縫只砸傷腳。五月十三日她向《華爾街日報》記者 表示,一傷瘉她就回廠工作,並說:「不是每幢大廈都會倒塌的。」露仙娜原與父母及三兄姐在北孟加拉耕田,因為三年前的特大水災令租佃的稻田無法耕作,全家遷居達卡。她與姊姊入製衣廠,最初只賺到最低工資(目前每月三十八美元),現因是熟手,每月能賺五十八美元,但需每周七天,每天做十二小時。她一家六口單月租便要六十四美元,所以僅堪餬口,但勝於留在鄉下,因「留在農村只能餓死」,她說。孟加拉現有四百萬製衣工人,有九成是露仙娜姐妹一樣來自農村的女工。
積遜是美國農民,今年三十八歲,已是第三代務農。他在阿肯色州擁有四千英畝農場,分別種植稻米、粟米和大豆。他於四月二日向《華爾街日報》記者 談起種田生意經,表示今年將不再種稻米,因為目前糙米市價才十五美仙一磅,已經五年文風不動。期間粟米卻漲價五成,目前每蒲式耳(三十六公升)市價可賣七美元,但種植成本只有五美元。受市場影響,今年美國稻米種植面積將由三年前的三百六十萬英畝減至二百六十萬英畝。美國是全球稻米最大輸出國,減產終將影響未來米價。
美國不製衣,但美國人去年花在衣服和鞋襪的錢只佔其總消費三巴仙,遠低於一九七○年的七巴仙,以及一九四五年的十三巴仙。孟加拉去年從稻米輸出國變輸入國:孟國去年自產白米三千三百七十萬噸,食用白米三千四百三十萬噸,進口六十萬噸。
劉創楚 乘風遊
|
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
全球化的卡士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