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

半邊天經濟學


國際貨幣組織剛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經濟的出路是提高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此訊息令我記起三十年前杜魯克的一篇論文。當美國剛出現勞動力供不應求的時候,花旗銀行獨具慧眼看到女性職員的競爭優勢,大量起用女行員及女經理,而女士也不負所託,不必十年令花旗成為美國銀行業龍頭。

想不到三十年過去而亞洲已為高質勞動力短缺困擾多年,許多國家仍看不到女性此一職場的新生力量。本報十月五日於《台灣財經》版刊出《受高等教育率八成半:台女性僅五成進職場》的報道。根據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的最新調查,台女性大學程度比例亞洲第二高,但勞動參與率卻與韓國、日本等「男尊女卑」社會般低至五成,白白浪費了一半超高質素人口的生產力。相反,中國內地婦女受高等教育比例只有兩成七,女性勞動參與率卻超過六成七,為亞洲之最。近年兩岸經濟發展一飛速、一呆滯,究竟女性生產力是否反映出來會不會是導因,現象值得深思。

亞洲近年的經濟有一點和三十多年前美國神似的地方是急速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勞動力需求以金融、電訊、教育及醫藥最為殷切,而從事此類新型服務,員工必須具備大學教育才能培養的抽象理論知識。亞洲女性讀大學比例最高的韓國(百分之一百)、台灣、香港(六成)、日本(六成),勞動參與程度卻最低(都接近五成),除受「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習慣影響,企業也囿於成見,看不到女性人力資源的競爭優勢。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