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每日都有不幸的事件發生。
最常見莫如生老病死,我們俱要經歷面對。還有突發性的災難,太平盛世,較多的是交通意外:車禍、海難、空難等等。
香港人又喜歡外遊,近年頻頻發生事故,像菲律賓脅持人質,以及埃及的熱氣球墜落等,客死異鄉,魂斷天涯,俱是悲慘不堪的遭遇。
家屬摯親的哀痛,外人很難明白,亦沒法想像,唯有帶着創傷度過餘生。而且凡事在外,我們有太多控制不到的因素,行船跑馬三分險,一處鄉村一處例,對方硬是不妥協,硬是不體諒你,我們也沒奈何。
唯有求諸內:我們不可以控制外邊,但是可以做回自己。不要長期沉溺在悲傷之中,不要讓自己淪為受害人,往後的日子仍然要過,而且要過得更好,相信這亦是所有遇難者的心願。
難,是很難啊,不過仍然要勇敢去做,我們要學習管理負面情緒,不能夠放任自己,逐漸你會發覺,其他人的同情及關懷,原來不會太持久。通常我們有三種處理方法:第一,自設哀悼時限。通常是以葬禮為期,七七四十九日,舉辦儀式的意義,是代表事情告一段落,塵歸塵,土歸土,生者繼續上路。以後每年春秋二祭,以表哀思,懷念則是一生的事,沒完沒了,存放在心中即可。
第二,化悲憤為力量,當體會到喪親的痛苦,伸展至社會上,有同樣不幸經歷的其他人。你們可以組織起來,定期聚會,互相勉勵幫助,同聲同氣,既能排解哀思,亦能夠擴闊生活圈子,是正面積極的做法。要是上述兩種方法,你仍然覺得不適用的話,不妨試第三種:宗教。凡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等,對死亡俱有一種說法,幾千年來,足以平息人類的情緒,令大家繼續向前走,是上好的精神治療。總之不能夠讓自己沉沒,還有第四種方法嗎?
康子 靈氣逼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