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有土斯有財


中國人與土地的關係是漫長而又奇妙的歷史。影響及於王朝循環的是土地擁有的不平均,所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用此號召改革的是王莽,已經是二千年前的事了。但二千年來土地問題從無徹底解決,原因是中國太堅持以農立國,其他經濟沒有發展,所有投資都要通過土地這道窄門。於是中國歷史形成「兼併、造反、改朝換代、平均地權;再兼併、再造反……」的循環。如何打破這惡性循環呢?據說這是毛澤東實行集體化和公社化之重要考慮。但用取消土地私產權方法只在理論上行得通,實行起來則因累及中國經濟幾乎崩潰而作罷。

大約有二十多年吧,土地問題因鄧小平改革後產生的城市化及工業化而不見了。數億人「農轉非(農)」,中國人史無前例視土地為負累。諷刺的是,政府竟禁止農村棄耕,規定農村人口有耕田的任務。於是沿海的省份原居民轉進工廠打工,然後僱用西部省份的農民代耕,每畝田竟要付上五千元人民幣的代耕費。

一時之間土地竟由珍寶變雞肋,地權問題似無形中消失了。

但這段時間很短暫,新的政策又令土地變得如珠如寶。這是一九九八年推出的房改。改革方向是取消城市職工享受五十年的廉租屋,代以置業。這帶來史上未嘗一見的房地產大潮,一些城市房價急升十餘倍。這就造成接近城市的農村土地有價,最高的一畝竟升至百萬元人民幣。這也引起近年數以十萬計的村民反村官掠奪農地事件。歷史詭異,竟令土地權惡性循環以全新面目出現。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