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礦工恨戴卓爾夫人





戴卓爾夫人死後,英國還有工人團體算她的舊帳,最不滿的當然是煤礦工人,到現在還懷恨在心,忘不了戴卓爾夫人擊潰了「全國礦工聯盟」,導致英國工會勢力的崩潰。

差不多三十年了,英國的煤礦已非經濟體系的主力部分,英國沒有了煤礦業,不見得英國經濟更衰敗,沒有了煤礦企業,英國的能源供應繼續發光發熱。
戴卓爾夫人當年立場堅定、手腕強硬,冒大風險與工會作戰,是因為政治上,她洞悉工會是工黨的基礎,摧毁工會,工黨的生存必受影響。在經濟上,推行私有化,撤銷國營企業,回復自由市場是戴卓爾夫人復興英國,必須首先徹底掃除工會的障礙。

戴卓爾夫人有長遠的眼光,也需要豪賭一鋪的政治勇氣,結果贏得民意支持,成為二十世紀連續執政最長的保守黨領袖,奠定今天英國經濟體制的基礎,即使工黨在一九九七年重新執政,貝里雅還是跟隨她的經濟管治原則。

英國礦工的怨恨是可以理解的,但礦工工會的頑固,不知道歷史潮流的趨勢,卻是自取滅亡,即使當年沒有戴卓爾夫人的強力拆台,煤礦還是難以逃過後來興起的環保、反全球暖化政策的考驗,拖慢了英國向前進的腳步。

工會為工人爭取加薪和福利,是工會的天職,有自知可為而為之和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分別,不論採用甚麼手段,最後始終要在談判桌上解決。

搞街頭運動、罷工、與警察衝突(如當年英國礦工)等等,可視之為工會的標準手法,但最終能否成功,卻視乎資方的經濟計算,不在於誰是街頭霸王。


辛翠時 細說新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