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加州州長布朗的訪華文宣,我最感興趣的是一張照片說明:「北京澤信控股與屋崙海港公司簽約儀式四月十日晚在美國大使館舉行,由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後右)主持,在加州州長布朗(後左)見證下,澤信控股董事長單偉勳先生(前左)、屋崙海港公司總裁邁克爾(前右)完成此項簽約。」這個十五億美元項目投資者,文宣作如下介紹:「單偉勳原本是內蒙古通遼市一所中學的校長,一九九四年借用了學校八名教師作為員工,借款十萬元成立通遼希望集團,當時只是隸屬於市教育局的一家民營小企業。發展至今,公司已經擁有十五家子公司,在通遼、內蒙、天津、呼和浩特等地都有項目。公司二○一一年才在北京建立總部,更名澤信控股。」
中國之「走資」歷程,時間濃縮及規模巨大的程度,常令觀察者瞠目結舌。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三中全會通過改革,是為走資起點。但文革剛結束,而文革為反走資的高潮,所以改革派智囊只好挖空心思為做生意找合法根據,終於在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找到「僱工少於八人,只是個體戶,不是剝削」。個體戶從此成為突破點,內地最高記錄是全國一共成立四千萬家個體戶。一九九三年內地《公司法》立法,翌年成立的通遼希望集團才能合法聘用八名員工。這一年全國有百萬個體戶註冊成為公司。換言之,名正言順「走資」至今還未足二十年。
想像二十年前一個校長決心「下海」了,這是多大勇氣。而從借十萬元人民幣起家,到今天一個項目投資十五億美元,這是多大變化。這種變化,在社會和在個人均以「走獸蛻化成飛禽」的比喻最貼切。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