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4日星期六

從實業轉型投資





內地經濟由工業化轉向「後工業化」,企業家也要適應。目前只見到個別的例,但已可「見微知著」的談談。江蘇省華西村之例是第二代帶領公司轉變。創辦事業的第一代吳仁寶是今年三月十八日逝世的,但其子吳協恩已於十年前接任華西村黨委書記,開始思考轉型問題。由此例可見華西村是中國發展的縮影:第一個轉型是三十多年前由農業轉向製造業,最後由一條一千六百名居民的小村僱用三萬五千名員工,辦起每年營收五百億人民幣的實業。吳協恩現帶領華西村第二次轉型,由實業轉向投資,來適應內地生產過剩,服務業則需求方殷的新形勢。第一代企業家自身實行轉型則更難能可貴,因換腦袋的挑戰不是人人可以接受的。今年四月九日史玉柱在巨人網絡宣布辭去該公司行政總裁職位,繼阿里巴巴的馬雲之後退休了。史玉柱為此次從科技行業轉行投資已準備頗長的一段時間,這從他四百億元人民幣總身家的配置可見一斑:目前他持有巨人網絡一億八千萬股,市值六十億元人民幣,但單是从民生和華夏兩隻銀行股便達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很明顯,近年內地股市的大熊市正造就他從實業向投資業轉型,而從他轉換戰場之選擇也見他的投資眼光:銀行業是服務業的龍頭,是社會向服務經濟轉型之最大獲利者。

中國社會變遷和歐美比較最大不同是時間濃縮,西方用逾百年時間完成之工業化,中國只用數十年,故可預期服務社會轉型也會極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