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中美建交好百年


尼克遜在美國政壇以反共健將的形象示人,卻成為促成中美和解最終恢復邦交的政治家。其中深因是美國傳統中的實用主義基因戰勝意識形態。正如他在回憶錄中談到中美建交所說:「我做的一切都是為國家好,而建交後單是利用中國市場便足以支持美國的經濟成長達一百年之久。」事實也證明他此語非虛:一九七九年美國對中國的雙邊貿易只有二十四億美元(這一年中國總貿易額只有二百多億美元),到了二○一一年中美雙邊貿易竟增至四千四百億美元。從中國加入世貿二○○一年起的十年間,美國對華出口增加百分之五百四十二,同期美對其他國家總出口僅增百分之八十。從剛過去三十三年看,尼克遜的「好一百年」預言可實現。

從貿易的角度而言,中國和美國可謂最佳拍檔,因它們只有互補性而無重疊性。美國有資金和技術,為中國所缺和所要;中國有勞工和土地,為美國所需和所無。土地指設廠之地,因許多製造業有污染,故在美國早被趕絕。美國最大宗的出口是高科產品和農產品,中國市場對之胃口年比年大。至於在美國早已飽和的市場如汽車和快餐等,在內地的發展則方興未艾,其規模也早已超過美國本土。

最重要的是中美營商制度之雷同。朱鎔基總理當政的時代,為了爭取入世貿,毅然採取把西方營商制度全套入口的政策,而這根本上屬於美國制度。這也解釋美國商人在內地市場如魚得水,在印度等國卻一籌莫展。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