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星期一

認清名利定行止


杜魯克的半自傳《一個旁觀者的冒險》似獲不少粉絲喜愛,繼一九七八年初版及一九九四年新版後,到二○○五年已印第四次書(Peter F.Drucker《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相當暢銷。此書絕大多數篇幅寫師友,自傳成分可說是惜墨如金。這少量的自傳文字中,我最喜他寫決定人生行止的決策過程。下面二處是我也曾做過的決定,可惜當時並未讀過此書。

一次是在第五章談到他升學時必須選擇將來的事業,主要是走學者的路抑是進入商界。他來自書香門第,父母都期望他選擇教授作為一生的事業。在這個決策中,杜魯克竟用上這樣的標準:「我強烈地感到足夠好並不能於學界出人頭地。要成為名教授必須有極罕見的天才和後天的努力,否則在當時——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歐洲——不但會寂寂無聞,甚至找份有薪酬的教職也不容易。相反,做生意則二流才能就很足夠了。畢竟做生意能賺錢便可以了,不像做學問和科學研究必須有一流能力才出得了名。我清楚自己頗有寫作的能力,但研究能力就不敢肯定了。」他終於捨難取易進入銀行工作。

第二處是第十二章寫他逃難到美國,曾為《時代》雜誌老闆魯斯賞識,擬聘他為雜誌之海外編輯。這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代》雜誌正處黃金歲月,在雜誌社打工可以發達之時。但杜魯克竟拒絕魯老闆好意,原因是時代行的「不具名撰稿制」。杜此時尚未有正職,卻對自己作品極具信心,重文名之長遠利益多於即時豐厚人工。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