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無孩世代的成因


用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較能看到一個社會的生養情況。舊的定義是每位婦女從十五歲至四十四歲生育孩子的總數,一些國家改為至四十九歲,但高齡產婦令新定義也不能涵蓋,故不妨理解為平均每女性一生生育孩子的數目。美國是工業國中生育最多的國家,目前每年約生四百萬孩子,近年因新移民逐年減少,總和生育率也在下降:二○○七年還在二的樓上(二點一二),去年已在二的樓下(一點八九)。由於美國新移民來源地人口都在不增反減(墨西哥的總和生育率減幅最大,由一九七○年六點八降至前年二點一),長遠看美國總生育率勢必下降。

不看新移民,只看原居民,很容易看出婦女少生及不生現象之成因。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去年有五成七家庭沒有子女,而這些無孩家庭約一半(二成九)由無孩夫婦組成,另一半(二成八)則是一人家庭。換言之,目前無孩世代首兩成因是不生及不婚。這規律有很大普遍性,香港和內地有此現象。去年內地總和生育率降至歷史新低之一點二樓下,上海市更創全球第一低(零點七),上海低於五十歲婦女人口竟有四成從未結婚。香港雖未如此極端,但已接近。

解釋生育現象,有兩個原因很值得思考,第一是社會控制,從廣義的家庭計畫(「兩個夠晒數」)至內地的「一胎化」。中國總生育率由一九七一年五點八降至一九九二年二點一受這個原因影響頗大,但接着二十年總和生育率再減半(從二點一降至平均只生一個)就非強逼的了。第二是物質誘因,例如香港養大一個孩子要四百萬元(內地則計出要二百多萬元)。但政府畀錢人民肯生嗎?德國每年津貼市民二千億歐羅生育,收效甚微。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