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中產連輸四十年


社會平等除了收入比較法和財富比較法之外,還有地位比較一法。一個中產化社會,愈來愈多人躋身中產階級,不但在物質生活上增加實質的滿足,也會產生地位優越感,因為人們的幸福感覺有頗大部分是由比較得來。這在美國社會階級隔離如此明顯的地方(美國人向銀行借錢買樓的按揭全以收入批核,故住哪一區就是哪一收入水平一目了然),階級身分早成為成就的標誌。所以在美國,M形化(中產階級萎縮)幾乎是社會不平等的同義詞,而剛過去這四十年,正好是美國中產階級每下愈況、輸完再輸的時期。

統計局用中位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二至兩倍界定中產家庭,用今日數字,凡年入在四萬至十二萬美元之間便屬中產階級。一九七一年,美國的成年人口中六成一屬中產,一成四為上層,而成五為下層。到二○一一年,中產人口降至五成一,上下層則增至兩成及兩成九。M形趨勢持續兩代人之久,早在大衰退之三十五年前肇始,至今方興未艾。

美國夢以個人成功為標誌,而躋身中產可以說是最多美國人之人生追求。現在,中產規模不增還縮,結果是有愈來愈多的人夢碎。但尚留在中產階級的一半美國成年人口也並不好受,因為在這剛過去的四十年,中產戶入實質(扣除通脹)總共只增三十四個巴仙,年均不足一個巴仙的改善,幾乎無人感受到有改善。比較心理促使許多人看到上層收入大增、下層福利大增而感覺社會非常不平等。


劉創楚 乘風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